关于专家说说今年的房价集锦70条大全
原标题:"关于专家说说今年的房价集锦70条大全"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关于90后购房的调查报告
90后一个个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也开始陆续加入购房大军。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楼市虽然70、80后仍占了绝对的主力部分,但90后购房者也开始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有90后透露,其大学同学购房者占比逾两成。而他们置业的共同特点是,父母给予了绝对的财力支持。
现象 90后加入购房大军
9月初,今年7月刚从广州某大学毕业的“90后”福建男孩小兵(化名)加入了广州的看房大军。这一切看起来令人意外——由于天天淹没在周遭的热议房市的漩涡中,他不由得提前了自己购房的时间表。
小兵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朋友比,已经理性很多。“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直接向父母拿了60万元用作首付款,在市区买了一套售价近170万元的二手房;还有一个毕业后去上海工作的同学干脆委托朋友,让其帮忙在广州看好房的时候通知她,她从上海过来投资一套。”小兵告诉记者:“我这位上海同学的户口目前还在广州,她认为与其它一线城市相比,广州房价仍处于洼地,升值潜力可能也会高于其它城市。”
大学毕业后,小兵到某文化单位工作,不出意外的话,他每年的总收入将在10万元左右。此前,他曾想等以后有了经济积累再慢慢看房,可广州楼市此前不断向好的市场表现,让他着急起来。“感觉几个月的时间,房价的涨幅就超过我一年的收入!”小兵说,“无论上班还是下班,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房子。”小兵说。
而和小兵一起分到单位的同事,则直接在东圃买了套两居室,理由就是感觉广州的房价还会涨。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出手,小兵也唯恐落伍。在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他便利用周末到处看房。
与小兵一样,也于今年7月份毕业的倩倩(化名)也加入了看房大军。她告诉记者,他们班共有20多个学生,仅她知道的,就有5个人已买房或准备买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记者的采访中,部分90后则坚持自己的租房观。“我觉得租房住挺好的,以现在的收入情况,支付租金的压力不会很大,每年还可以拿节余下来的钱出去旅游。”90后丁洁(化名)告诉记者,她父母没钱资助自己买房,而自己又不想做房奴,因此不会买房。
90后钱小北(化名)也表示,只要未来的岳母不逼自己买房,他绝对不会买房。“说白了,就是父母没钱资助,而自己又不具备这样的经济能力。”他还表示,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包括房价也是如此。尤其跟很多发达国家比,中国大城市目前的绝对房价并不低,所以,他认为,即便资金实力足够,现在买房也未必合算。
资金 父母给予绝对的财力支持
对于那些还在象牙塔内或者刚步入社会的90后来说,要自己独立买房不太现实。记者采访了解到,刚毕业就加入购房大军的90后群体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且有经济实力雄厚的父母做后盾。
倩倩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其购房的资金会由父母来出。“我父母准备将我们老家的一套房子卖掉,来这边给我买房,按我们那里当前的房价,那套房子也可以卖200多万元,可以先在广州市区买套二手小户型,结婚了可以再买套面积大一些的新房。”倩倩告诉记者,其父母之所以要卖掉老家的房子另在广州买房,主要是考虑到,倩倩以后可能会在广州发展。“另外,我爸妈认为广州房子的升值潜力会比我们那个二线城市要大。”倩倩说。
出生于1992年的陈海(化名),不仅购房的首付款来自父母,其装修费用也由父母支付。陈海告诉记者,买房子的想法最初是家人提出来的,自己此前并没有太强烈的意愿。“可能自己年纪小吧,根本没想那么多,买房觉得还是很遥远的事。”
据陈海透露,父母替自己付了120万元的首付款,贷款金额只有30万元。“如果贷太多,父母怕我有房贷压力,他们做生意手头刚好有点资金。另外,他们认为房子早晚都要买。”陈海说,买完房后,父母还请了装修公司来装修,装修费用不到15万元。尽管最初并没有强烈的购房意愿,但陈海向记者坦言,自己拿到房子钥匙的'那一刻,还是很高兴:就感觉好像心头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压力没那么大了。
在走访中,不少中介也告诉记者,90后买房的人群中,基本都会有父母资助。“全额付清的占比有两成左右,其他的基本都是给首付款,首付款付得多的,一般由孩子自己还贷,首付款给的少的,一些父母则会帮着还贷。”一位在中介行业工作了14年的贺姓人士称。
90后 靠父母资助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父母的资助,或举几代人之力为孩子买房这一问题,一些70后和80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理解,也不认同,他们认为工作后就应该自立了,而不应该再用父母的钱。
不过,部分90后表示有话要说。“对于70后和80后买房时的房价来说,现在可不是只高几千元,七八年前,广州市区一些不错的房子单价也就1万元左右,现在却要4万左右,而这几年不少行业的收入变化都不大,70后80后当然可以不需要父母的资助就能实现购房。”出生于1993年的吴娟(化名)说。
90后小谭则说,70后一般都有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大多为40后或50后,那时的收入普遍都比较低,因此对大多数70后来说,靠自己打拼也是必然。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对于有经济能力的家长来说,资助成年子女买房的现象很普遍,也无可争议,与其说是“家长的过分宠爱”,不如说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同舟共济”的行动,来联合对付远超出现实收入水平的“房贷大山”。
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国家,部分首次购房者也会向父母寻求资金帮助。有些国家,虽然年轻人购房不需要父母的资助,但购房压力也并不大。
心态 楼市画风突变90后心理有变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黄金周之后,房地产市场的画风突变,在全国22个城市先后出台限购新政的影响下,楼市交易量开始下滑,广州自然也不例外,一些中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近一半个月来,其成交量环比下滑近两成。这也影响了90后的心态,王小利(化名)就告诉记者,近期多地出台调控政策,很多提示市场风险的声音也在出现,让她此前一直焦躁的心理冷静了不少,“现在买也许正好买在高峰上。”她说。
不过,部分90后购房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房子早晚都要买,现在不买说不定哪天又要涨。”倩倩说。小兵对此也持相同观点,并表示遇到合适的房子就会买,只不过其心情不再像此前房价疯涨时那样焦虑。
专家 年轻人买房应量力而行
那么,年轻人毕业就买房是否合适?对此,不少专家表示,这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衡量,家里经济条件好,可以提早买房,毕竟一线城市的房价逐年走高。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自己又没有合适的工作,或是工作还没有稳定的前提下,要背负重大的买房压力,实在没有买房必要。一韩姓业内人士也认为,毕业购房得根据各自情况而定,现在房价较高,父母有能力帮子女在房屋首付上出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前提应该是子女本身有稳定的职业,可以确定日后在还银行贷款方面的压力不会很大。
当然,有些毕业生在大学时期已经开始创业,且有一定的积蓄,那么可以考虑购房。而一韦姓业内人士则表示,虽然当前房贷利率较低,像广州这样的城市房价也可能会稳步上升,但作为刚毕业且手上资金有限的年轻人,应该谨慎地面对这个问题,生活很多样,买房不是唯一,也不是终极目的。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放下一些东西。即使在发达国家,毕业就买房也不是普遍的现象。
90后撩剧习惯调查报告
2016年11月16日,发布《90后撩剧习惯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成都、广州、北京的90后日均网上看剧时间最长,分别达到2小时、1.7小时和1.5小时。90后收入高低与日均看剧时间呈反比,收入越低看剧时间越长。
90后在网上看剧时习惯“移情”,在剧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28.8%的90后希望自己成为剧中凭借自己努力而上位的“职场小白”,另有22.8%的90后将自己幻想成“霸气的特工”。
看剧时间排行榜,北京位列第三
在本次调研覆盖的近20个一二线城市中,成都90后以日均2小时网上看剧时间领先其他城市,广州90后以日均1.7小时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北京90后日均看剧1.5小时,上海和深圳90后以1.1小时和1.05小时分列四、五位。
报告显示,90后上班族收入的高低对网上看剧时间的影响明显,并呈现收入越高看剧时间越短的趋势,月收入3000元以内的90后日均看剧时间超过3小时者占比16.2%,而在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90后中,这个比例仅为6.5%。
除收入的'影响,不同就业岗位的90后日均网上看剧时间也呈现明显差异化,其中公务员、媒体、设计师三类职业日均看剧时间最长。参与本次调研的北京90后,有11.2%表示自己会经常在网上辛苦地追剧,另有60.5%的北京90后偶尔会追热剧,从不追剧的北京90后占比仅为28.25%。
今天90后一代正在逐步走向社会并成为消费主流,90后一代消费心理与行为与80后一代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差异化。从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的表现来看,90后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的比例占到44.2%,高于80后的38.2%,而尚无收入的00后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的比例仅为14.3%。而北京90后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的比例达到4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30%的北京90后选择购买月度会员。
睡前看剧是首选只为打发无聊
本次调研发现,90后上班族日均工作超过9小时,朝九晚六的生活对当前的90后来说相对遥远。因此,睡前时间成为了90后网上追剧的集中时段,58.7%的北京90后选择睡前看剧。此外,由于上下班路途也占据了90后大量的时间,有37.2%的北京90后选择在公交地铁上看剧。
关于看剧的目的,绝大多数的北京90后坦承自己是“无目的看剧”或者是“为了找个乐子”,另有9%的90后表示要“通过看剧缓解压力”,“为了学习技能”而看剧的北京90后仅为6.3%。看剧对90后来说主要还是打发无聊、抒发情绪的手段。
90后习惯将自己“代入”剧情
相比80后的务实,作为职场新生代的90后对自身发展更为关注,但发展机遇往往与压力相伴而来,压力给他们带来了茫然甚至不知所措。
“网上看剧是90后自然选择的减压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现实的担忧。甚至在现实生活中短期内无法实现的目标,都能通过‘代入’的方式,化身为剧中主角在视频中达成,感同身受。“人瑞集团CEO张建国说。
同样是“代入“,不同职业的90后所选择的代入角色也各不相同。48.5%从事财务工作的90后希望自己成为凭借奋斗上位的“职场小白”,而33.3%的行政由于工作内容的基础琐碎,更向往成为天生好命的“高富帅”或“白富美”,另有66.7%的90后公务员在单调冗长的工作中将“武林高手”和“全能特工”作为人生理想。
“移动中的‘90后’”调查报告
第一批“90后”如今已经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登上主力消费舞台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商家都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希望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但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一直没有专门的机构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研究。近日,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受邀在首届中国传播领袖论坛发布了“2012年移动中的‘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面对“90后”这一特殊的新兴消费群体和大学校园特殊的营销环境,传统营销方式已不能有效企及。不断发展的社会造就了不断变化的“90后”,这也正是该报告取名为“移动中的‘90后’”的另外一层深意所在。此次调研旨在让营销人员和品牌厂商更精准地了解“90后”大学生,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与品牌推广战略。本期专题让我们走进“90后”这个消费群。
消费篇
90后:拒绝“标签”的一代
都说“90后”是很有潜力的消费大军,但你是否真正了解“90后”?
随着“90后”们逐步走进大学校园或者步入社会,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都乐此不疲地为“90后”贴上张扬、叛逆甚至颓废等各种标签。“90后”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体?他们与“80后”“70后”是否真的存在天然的鸿沟?
“90后”,被夸大的非主流生活
“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爱看农广节目,我爱看农民种地,养鸡养鸭,我就喜欢这个。”上海理工大学的黄同学看上去性格开朗,最不同的就是喜欢农广频道。但是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90后”并不都是具有统一标签的,个性差异很大。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想用统一的标签定义‘90后’群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单一的社会评价对于鲜活生动的‘90后’确实显得有些乏力,其实拒绝标签化就是他们最大的共性,他们拒绝被代表。”CMI校园营销研究院院长沈虹表示。
因此,“90后”作为不是统一型号的“社会产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个性,与其他几代人相比,他们的个性是突出和鲜活的,从每个个体角度看,他们的个性是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而“90后”的群体自己对个性的理解则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色,异质思维和多元化表达就是他们个性之一,但他们不会因为多元而冲突,因为不同而对抗。
一些媒体或者机构,提到“90后”,往往会给他们贴上“非主流”的标签,觉得他们会向主流情感和价值观发出挑战,对着主流文化进行否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穿着和语言比较另类,尤其是语言体系的混乱和网络化的特征。然而,这显然有点以偏概全,通过对“90后”学生群体的调查,其实“90后”群体多数对自己有明确的规划,生活态度也是积极乐观的。
“我们觉得‘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他们更倾向于个人的社会价值只是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他们更善于表现和表达自己。”沈虹说。
其实“90后”只是比80后更善于表达自己,他们更加热衷于借助互联网工具上传照片、视频、日志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当然,当下流行的“恶搞”也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恶搞学校、老师、电视剧、电影,这显示出他们新奇思想比较突出。
消费:囊中羞涩,敢于尝鲜
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
“买东西的时候我会先看价格,或者是不是名牌,如果价格合理,又是名牌的话,我当然会买,如果是名牌,超出我的消费能力的话,我基本就会放弃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陈同学的观点似乎最符合“90后”学生的消费观。
“90后”的学生群体,尽管和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经济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但是毕竟没有收入或者刚刚步入社会,消费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局限。例如,“90后”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还是以500~800元居多,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学生的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比例更高一些,但高于1500元一个月的比例比较低。
“90后”大学生毕竟生活在校园,消费无非就是吃、穿、用、玩,日常消费主要包括食品、服饰、护肤品、数码产品,另外休闲娱乐消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最大的开支还是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吃喝的消费超过50%,这主要包括吃饭的花费、偶尔聚餐和零食的消费。
相比之下,数码产品这些引领潮流的产品更能吸引“90后”,尽管他们未必买得起,但是对这类产品却会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且在同龄人容易引起攀比和互相影响。不过,大学生对服饰的购买不像想象得那么高,很多人表示一个季度或者一个学期才买一次。
受制于生活费的限制,“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可谓在理性与自我之间痛苦地摇摆,一方面,多数学生还是囊中羞涩,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需要很理性地规划和计划;但在日常消费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成为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消费中更强调自我,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
“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年轻人营销机构总裁陈亮评价。
因此,他们平日喜欢接触新鲜好玩的事物,非常愿意为新鲜买单,愿意为新鲜进行各种低成本的尝鲜型消费。“这个群体求新、追新的领域广泛:从日常生活的洗护用品和食品,到游戏产品,再到数码产品,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表示。
传播篇
被网络包围的“社交群体”
“当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在大力宣传互联网时,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如此写道。
如今,虽然互联网并没有一统天下,四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的“90后”大学生群体,尼葛洛庞帝所预示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真实地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媒体接触:逐渐远离传统媒体
目前在“90后”的大学生中,每天接触网络的比例已经达到61.7%,而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四大媒体每天接触的比例仅为不到40%。这说明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媒体接触率比较低,对“90后”的群体影响力比较低。
虽然传统媒体在“90后”的群体中集体式微,但是也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例如在信息可信度方面,他们会首先相信报纸,其次是电视,最后才是网络。
对于电视媒体,网络是导致“90后”对其接触减少的原因之一,其次,还因为校园中电视安装的比较少,因此,电视在“90后”群体中接触的频次甚至不如广播。但是,在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被更多的关注,像《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天天向上》《康熙来了》等综艺娱乐节目最受欢迎。这显示出“90后”群体更具有娱乐精神。
报纸在“90后”中的接触频次也不高,主要是在图书馆和家中才偶尔阅读。但是电子报、手机报等数字化报纸形式在“90后”中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校园广播无处不在,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完全强制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普遍比较排斥。
“相比之下,杂志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受‘90后’的喜欢,大学生群体中主动购买杂志的人比较多,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从杂志中获取时尚信息,或者读图,这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说。
由于移动性的大大加强,户外媒体反而成为“90后”群体接触频率很高的媒体。他们对户外广告并不排斥,更多的对户外广告的效果也比较认可,除了对广告比较认可以外,户外媒体中播放的生活资讯类节目也颇受欢迎,彰显出服务性质。他们甚至觉得户外媒体更是都市化气息的表现,是适宜场所出现的合适媒体,也是排解无聊的利器。
社会化媒体下的一代
“90后”是典型的“社交一代”,CNNIC在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6.2%。而CMI的调查则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00%。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和最信任的媒体都是互联网;在被问及通常上网的途径时,有52.2%的学生选择有线宽带,51.6%的学生选择校园网(局域网),43.1%的学生选择WIFI,26.4%的学生选择3G,12.6%的学生选择2G。其中WIFI、3G、2G都是移动网络,可见移动网络在学生上网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率。
而且“90后”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82.5%的学生选择笔记本电脑上网,77.8%的学生选择手机,而且显示多屏联动时代已经来临,因为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开着笔记本的时候也在用手机,一般是用笔记本查资料、看视频,然后用手机挂QQ、刷微博。
受制于在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高校的“90后”学生更多地用手机上网,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而且他们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习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上网。这也是该报告取名为“移动中的‘90后’”的主要原因。
社交网站是“90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大家选择最常使用的的.社交网站排名依次是QQ、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朋友网。有趣的是大家在上这些社交网站的时候使用的终端不同、发布的信息不同、展示出来的自我人格也大不相同。
报告显示,食品饮料、日常用品、衣服、化妆品、充值卡和书籍是“90后”大学生最常网购的商品,但是网购渠道各不相同,大家对此有很明确的区分。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都会注意品牌,这说明了品牌对产品的重要意义,应该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且因为大学校园生活是集体生活,因此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的功效在这个群体中显得特别重要。”沈虹表示。
迎合年轻化的营销创新
中国现在流行一个特别的字“被”。“被”这个字在新时代已经被赋予新的含义,“被”后面代表着一定的承受。大众传播时代,消费者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被动接收各种传播信息,是典型的“被传播”。
“作为消费主体,角色在数字传播时代彻底改变,即从信息接受者到信息传播者和数字生活者的变化,本质上带来的是大众传播模式的颠覆性改变,消费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沈虹觉得。
“90后”以其天生的主动性寻找自己所需信息、积极传播自己认同的品牌,扬弃了大众媒体的单向度传播,他们是不“被传播”和拒绝标签的一代。有人觉得他们很可怕,事实上,“90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切漠视这代人的成长和漠视他们成长的人。对于“90后”的研究,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与‘90后’年轻人营销划等号的市场营销策略,而且这种假象永远不会存在,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很多,品牌年轻化、网络营销、互动式体验营销、饥渴营销、娱乐营销、体育营销都是比较适合‘90后’年轻人的营销手段。”陈亮说。
在制定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前,对每个企业而言,先明确品牌年轻化这个品牌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像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耐克、苹果这些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品牌年轻化是他们不变的品牌战略,有了这个既定战略的支撑,才能看到这些品牌常变常新的品牌形象。
90后上网调查报告2016
中国大陆90后人群比世界平均值更高
90后上网时间和访问网页数量比平均值更高
90后对在线视频、游戏和社交网络内容更感兴趣,对新闻和商业、金融更冷淡
在线视频
90后是在线视频的主要受众,每个人每月在线收视121个视频,总时长达到840分钟
90后最喜欢的视频平台是“优酷和土豆”
90后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中国好声音”
社交网络
90后登陆社交网站时间和页面都比平均值高
动感地带、新浪微博和人人是最受90后欢迎的社交网络
年轻一代正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站
网购
90后占网购用户的26%
90后最愿意使用淘宝和天猫网购,其他网购网站都比平均值低
90后每个月在网购上花费240亿元,大部分流向淘宝
90后在淘宝和天猫上最喜欢的网购类目主要是女装、男装、女鞋、护肤品和手机
90后花更多钱在天猫上买标准商品,在淘宝上买个性化商品
总结
90后是重要的网购群体,他们喜欢有趣的.、非传统、不无聊的东西;
90后是在线视频重要的市场,特别是电视节目;
90后是社交网络的主要受众,尤其是移动社交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
90后主要在淘宝上网购。
以上关于专家说说今年的房价集锦70条大全的内容,由论文学习网搜集整理分享。